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笃学善思·力行致远”读书会以“知识社会史视域下近代早期的科学知识”为题,在东荣大厦B215会议室成功举办第七期阅读分享会。在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周嘉滢老师的主持下,2021级博士研究生刘颜青同学做读书报告,金沙集团1862cc成色王绍章老师,文学院于洪老师、郭军伟老师作为嘉宾受邀出席,来自金沙集团1862cc成色、文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部分研究生积极参与。
刘颜青同学首先从“知识社会史”概念的沿革和发展入手,梳理了20世纪以来社会学、科学哲学和历史学对科学现象的争论,分析了“科学史”、“知识史”与“知识社会史”之间的关系,进而探讨了20世纪80年代“知识社会史”兴起的背景和内涵。随后,刘颜青同学展现了“知识社会史”在近代早期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分析了近代科学革命(天文学革命、印刷术革命)的影响、近代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的探索、近代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建构、近代科学知识的传播及其影响等问题,强调了知识的“中心—边缘”流动、科学与帝国关系等思考重点。
与会老师对刘颜青同学的发言做出了点评和拓展。周嘉滢老师认为,“科学发展”与“人类对科学知识的认知与传播过程”是“客观”与“主观”、“内史”与“外史”的关系;知识史跨国传播的实质是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有关知识史生产和传播的研究应该成为中国区域国别学的重要课题。于洪老师认为,知识与思想的生产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与社会情境,自然科学知识和图像知识的生产同样受到当时地理观念、社会和政治变迁、殖民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并强烈推荐将英国著名文化史家彼得·伯克的《什么是知识史》作为入门级读物。郭军伟老师认为,科学知识的产生与18世纪以来科学地位的上升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后沿着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流动;郭老师还以近代西方地图绘制方法的变迁(从OT/TO地图到墨卡托地图)、民族志与人种学知识的分类为例,分析了欧洲中心论与全球权力重构问题,启发同学们在知识与权力的视野下思考近代科学知识流动的后果。王绍章老师认为,科技史作为沟通科学和人文的桥梁,既是国内历史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又具有较为广阔的就业前景,建议同学们尝试从社会制度、科研环境等外部因素研究科学的变迁史。
春色恰如许,读书正当时。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对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寄予厚望。建设“书香中国”离不开“书香校园”。金沙集团1862cc成色师生对读书活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部署。在第2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笃学善思·力行致远”读书会以“知识史”为主题概念,从“科学知识”向“人文知识”延伸,发掘知识累积、传承和发展的历史,营造出浓郁的校园读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