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搜索

学术会议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信息 > 学术会议 > 正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重要]

日期:2003-11-28 点击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重要]


  中国人口科学研究的新阶段

  2003年9月25日-26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在长春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人口学会主办,吉林大学、吉林省计生委承办。来自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16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人口学会会长彭珮云同志,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维庆同志,副主任王国强同志等领导专程参加本次研讨会,出席会议的还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口学会常务副会长田雪原教授等全国各高校、社科院人口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各地计生委、统计局的代表。这是我国人口学界一次高层次的盛会。
  一、研讨会召开的背景:
  党的十六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要求我们抓住本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十六大报告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仍然面临矛盾和挑战,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人口总量继续增加,人口素质总体上不高,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等。可见,人口问题是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解决好人口问题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党中央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问题高度重视,已将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促进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2002年新一届中国人口学会成立以来,我国人口科学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人口学会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注党和国家关心的重要问题及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如人口安全问题,人口环境问题等。不失时机地组织和协调人口学界积极开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发展问题的研究,并于2003年初向主管单位――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提出了开展这一重大课题研究的项目申请书,得到了国家人口和计生委的积极支持,并得到人口学界及相关行业广大专家学者及实际工作者的热情响应。这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汇集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这项研究已经取得了良好的开端,研讨会的召开必将促进这项研究的深入开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并促进人口科学的繁荣发展。
  二、研讨会议程回顾:
  9月25日9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在吉林大学前卫校区东荣大厦报告厅举行了隆重的开幕式,吉林大学副校长、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王胜今同志主持了开幕式。在主席台就座的有彭珮云会长、张维庆主任、王国强副主任,吉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淑莹同志,吉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李斌同志,田雪原教授,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张文显教授,吉林省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张正国同志。
  张文显书记和李斌副省长先后致辞,代表吉林大学和吉林省政府对会议的召开给予高度评价和支持。
  彭珮云会长和张维庆主任做了重要讲话。
  彭珮云同志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问题研究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问题,必须坚持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为指导。要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要更加重视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地区协调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以期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口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第二,人口学研究必须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紧密结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紧密结合,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为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服务。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着力研究回答关系国家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深入改革和建设的第一线,从亿万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中汲取营养,认真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和新创造,积极探索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规律,努力为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要防止和克服关在书斋里进行研究,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也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把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到新水平。只有这样,人口学才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获得新的更大发展。第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的人口问题很多,也很复杂,需要整合各方面力量,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要注意防止和克服低水平重复研究,人口学是一门边缘和交叉学科,研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问题,要提倡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既提倡与相关的社会科学合作研究,也提倡与相关的自然科学合作研究。国家有关部门要制定研究规划,合理配置资源,增加必要的投入。中国人口学会要发挥自身优势,协助国家有关部门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组织学术界和有关部门同志一道,每年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对两、三个人口与发展问题向国务院提交一份科学价值较高、可行性较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报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张维庆主任围绕国家计生委更名及中国人口安全等问题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  他指出,国家计生委更名为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地也将相继更名。这是党的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30多年来我国人口计生工作成就的充分肯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形势的科学认识,以及对人口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体现了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生工作的坚定决心。更名以后的国家人口计生委的历史使命为: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制定科学的中长期人口发展规划,关注国家人口安全;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综合协调,综合解决人口问题;转变政府工作职能,建立和完善行政管理、服务组织、群众工作的“三位一体”的公共管理体制;大力推进人口和计生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终生学习,终生教育的机制,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口和计划生干部队伍。
  关于人口安全问题,张维庆主任指出,人口安全是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问题之一,指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安全不因人口问题而受损害,能够避免或化解人口的方面可能出现的局部性或全局性危机,其主要内容包括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以及人口迁移的因素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发展要求相协调,与资源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能够实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及人口全面发展。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来审视我国的人口问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涉及我国人口安全的主要有七个方面的问题,如人口规模问题,人口素质问题,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蔓延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业人口问题,流动人口和迁移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问题等。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过程中,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逐步加以解决,以避免人口安全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利影响。
  张维庆主任希望人口学专家学者能够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口科学和人口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以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参与改革、发展和建设的实践活动,深入调查研究、体验改革实践,进行理论概括和创新。要加强人口科学研究的项目管理,运用项目招标、课题招标等先进方式,提高利用科学研究的效率和质量。隶属于国家人口与计生委的发展规划司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将具体负责这项工作,希望全国所有关注人口科学和人口发展战略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进行联合攻关和综合研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献计献策。
  开幕式结束后,王国强副主任主持了大会主题报告,五位人口学会的副会长:田雪原教授、王胜今教授、左学金教授、翟振武教授,郑晓瑛教授分别做了各具特色、十分精彩的主题发言。
  田雪原教授报告的题目为:《发展观的转变:导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田雪原教授指出,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树立和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具有“导航”的意义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和最终目标的实现。我们从原来低水平,不全面和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过渡到水平更高、更全面和发展较为平衡的全面小康,亦可称之为“后小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历史性跨越。要实现这一跨越,首先必须转变发展观念,由过去追求GDP增长为主要目的的发展观,转变为协调、全面、可持续的发展观。并结合我国实际,就未来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八方面主要人口问题,做了全面阐述。如人口数量控制与稳定低生育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趋势与就业战略选择、人口城市化提速与城市化方针、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与养老保障改革、出生性别比升高与谋求人口性别平衡决策选择、人口质量提高与科教兴国战略、人口地区分布结构与西部开发战略,人口问题的全面解决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王胜今教授报告的题目是:《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性贡献及新的历史使命》。王胜今教授指出,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人口学者有责任、有义务对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进行历史回顾、客观评价和科学预测。我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孕育期、起步期、发展期、繁荣期、辉煌期,经过近50年的发展,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社会稳定力、发展的持续力、先进的文化力这四种力量的有序组合,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的和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将肩负新的历史使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之间,用“小康家庭计划”做为有效手段,使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使人口与计生工作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显示出重要性,并充满无限生机与活力。
  左学金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展人口学和人口科学研究》。他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研究人口问题,人口学研究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服务,人口研究要与时俱进,要重视对人口发展的研究。
  翟振武教授报告题目是《城市化和人口流动》他指出,中国的城市化是与历史上所有国家城市化都不同的,有自己的特点,与农民流动人口关系密切。翟振武教授具体论述了我国流动人口进城后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如城市就业门坎过高,农民就业难,阻碍了农民职业化进程,他提出,城市内部不应产生与流动人口的隔离,城市应提供适应农民的廉价出租房、给流动人口提供医疗保障、给流动儿童提供平等受教育机会等。
  郑晓瑛教授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社会:中国人口健康和发展》。她指出,随着全球社会 经济 文化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形势突飞猛进的巨变,各国人口健康问题都呈现出多元化改变。人口健康与人口过程的关系非常密切,人口整体健康水平的研究必须考虑人口转变过程的因素,这就使人口与健康必须联系在一起,开展交叉学科研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人口与健康的研究既含有人口本身发展规律与疾病关系的内涵,也涉及人口学与健康相关学科交叉研究的学科外延。郑晓英教授根据以医院为基础的疾病构成和死亡构成以及人口统计资料,再度审视人口与健康的关系,初步界定了人口健康 人口健康储量 健康储量代际交流 人口健康风险比 疾病危害潜力等研究领域的定义。在探讨中国人口转变过程中的潜在健康问题和健康结局的规律的基础上,试图通过疾病发生强度和小概率疾病增扩的研究,在人口健康的研究领域提出进一步的方发学假说。
  9月25日下午-26日上午,大会分六个专题进行了分组讨论,代表们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出现的人口与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讨论,并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问题所涉及的内容、领域、难点以及对策等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共识。
  9月26日下午,大会交流各组讨论情况,林盛中等六人为代表向大会汇报了各个小组讨论的具体情况和得出的主要结论,各小组讨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26日16时,会议举行了闭幕式,王国强副主任做了会议总结报告,吉林大学校长吴博达教授致闭幕辞。
  三、专题讨论主要议题:
  1、人口数量变动预测与决策选择。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都是围绕人而设计的,人口是关键性变量,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纲要和战略规划,首先要弄清人口状况,包括人口基数。人口数量仍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北京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陈剑研究员认为人口转变的内涵不单纯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而是人口发展所经历的革命性变革,是社会现代化过程的结果。他设计出了衡量现代化进程的10项具体指标,并描绘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特征。
  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单纯是人口数量和资源环境的简单平衡,它反映了人类在创造现代文明过程中自我改造水平。浙江大学原华荣教授提出了土地承载力、生态、环境稳定性、人口与环境的间断平衡、稳定平衡、危机平衡等新思维、他大声疾呼:中国土地承载力支持的15-16亿人口与环境是平衡的,但肯定是非稳定乃至危机平衡的,决不能以此作为决策基础。
  黑龙江省计生委副主任林盛中认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实施“小康家庭计划”是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目标具体化、家庭化、可操作的有效载体。
  2、劳动年龄人口变动与就业发展战略
  南开大学原新教授从客观上分析了中国劳动力资源变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认为随着人口的继续增长,我国劳动力资源的规模会持续扩大,劳动力有效供给量充足,201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最大值66%,伴随着持续而稳定的低生育水平及快速的老龄化进程,我国劳动力替代比将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劳动力性别比失衡成为必然。预计我国的就业增长弹性值将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下降。因此,我国未来将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应对就业问题,政府应该提高就业增长弹性值,保证经济增长和投资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应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减轻农村就业压力。应坚持低生育政策,降低劳动参与率,减少劳动力供给量,并加大人力资本投资,适当延迟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时间,同时要积极推进就业制度创新,建立市场化就业制度,规范非正规就业。
  南开大学的张再生论述了城市失业下岗人口的特征及其人口学后果,他指出我国总体就业状况不断恶化,城市失业下岗人口规模巨大,增长快,成为城市贫困人口主体。其人口学特征十分明显,并由此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广东的陈义平对城市女性灵活就业情况做了深入分析,指出失业女性灵活就业的10个市场不利因素,并提出促进女性灵活就业的对策。
  南京大学夏海勇教授论述了农了民进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他认为农民进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在沿海发达地区城市,进城农民工已逐渐成为产业工人的主角,促进了生产要素的流动,使得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我国始终保持了较低的经济运行成本,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但是目前城市排他性的就业制度仍是农民进城的巨大障碍,因此必须消除这种歧视,让农民融入城市的主流社会,还农民以国民待遇,允许人口迁移自由,以人为本,善待农民。
  该组还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大幅度升高及女婴生存劣势进行了探讨。
  3、人口年龄影响与养老保障
  与会学者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明显的,中国老年人口比重由过去的10:1上升到4:1。同时人口老化是一个动态过程,对未来社会经济影响的程度及持续时间还有待研究。目前中国农村的养老保障还是一片空白,因此学者从多方面、多角度对此问题进行了探索。
  杭州师范学院的王涤对浙江人口老化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影响;厦门大学的米红针对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养老保障”,对什么是“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实证分析;福建、江西、云南计生委的同志结合实际论述了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与养老保险的关系,提出个性化服务新理念;山西人口研究中心谭克俭提出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设想;中国人口信息中心的王广州从家庭、孩子结构角度,江苏殷丰从家庭规模角度,考查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北京大学李建新利用抽样调查方式对中西部农村人口养老观念、意愿、方式进行了分析。
  本该组学者认为,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已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了,农民是最广大的人民,农民的利益就是人民的根本利益,农民的困难无小事。农村养老保障有许多具体问题仍有待研究。
  4、人口迁移、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加快人口城市化进程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华东师大人口所朱宝树教授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农村,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在于城市化。河北大学人口所吕红平、聂桔认为加快人口城市化发展是发挥城市中心作用,提高经济效率的必由之路,是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社会公平,稳定社会环境的有力保证。上海人口学会桂世勋认为促进城镇化合理有序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改变农村教育和卫生资源严重不足状况,更新农民传统观念,拉动国内消费的有效需求,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扭转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学者们对如何加快城市化进程提出了对策建议。翟振武呼吁全社会尊重农民的尊严,从制度安排上废止对进城民工的一切歧视。代表们认为在加快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中,应重视和搞好配套制度的改革。主要有对实际居住在城镇的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对外来劳动人口的就业政策问题,对在城镇从业的外来劳动者如何纳入城镇保险问题,对城镇人口的农村配偶户口如何迁入城镇问题,对户口已进入城镇的家庭如何享受当地城镇居民的“低保”待遇问题,户口迁入城镇的育龄夫妇从按农村生育政策生育转为按城镇生育政策生育问题等。上述问题应从大中小城市、城镇的实际出发区别情况妥善研究解决。朱宝树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施城乡协调型的城市化战略,走城市化推动型的城乡协调发展道路。重视解决好促进新老市民之间的相互融合,促进进城农民接受现代城市文明等问题。
  该组学者还就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和各地区人口合理分布问题进行了讨论。
  5、提高人口素质与科教兴国
  该组学者就人口安全问题,社会性别视角问题,妇女发展指标体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国人口学会张敏才教授对人口安全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他认为人口安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是对联合国提出的人类安全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当前某些关注经济发展忽视人口安全、注重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全面进步、弱化风险意识的一种警示,也是居安思危精神在人口计生领域的落实。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始终关注和维护人口安全,无疑是一种前瞻性、创造性的战略选择。
  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的肖扬研究员认为妇女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没有男女两性的平等、协调发展,小康社会将是不全面的,因此要加快妇女发展的步伐。蒋永萍研究员系统探讨了妇女发展的指标体系,她指出,在现行小康指标体系中基本没有社会性别视角。为此,她提出了度量妇女发展的指标体系,并提出4个核心指标。另有学者认为,应该用“性别合作”来取代“性别平等”。
  陈友华博士提出了建立小康社会指标体系的5个原则和应注意的3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具体建立了一套包含10个项目的小康指标体系。
  6、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与会学者认为人口问题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定位应该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并把它提升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研究机构和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问题。考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突破宏观视角,在制定指标体系时能够体现家庭等微观视角,在家庭生活趋于多元化的前提下,实现家庭生活水平和家庭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和最终目标。人口数量问题在西部欠发达地区仍是重点问题,控制人口数量需要求政府各部门的配合,适当的政策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云南省计生委代表朱建昆的发言具有代表性,云南省计生委和有关专家学者经过40多轮的论证,出台了《云南省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励暂行条例》,这一条例的颁发对控制云南省未来人口数量取得了显著成效。云南代表的发言引起很大反响,学者们认为他们的措施应当推广和借鉴。
  四、会议总结:
  此次会议是中国人口学会组织专家学者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推动人口科学研究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既是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与发展问题进行学术交流的一次盛会,也是号召广大人口科学工作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繁荣中国人口科学事业作出新贡献、再创佳绩的动员会。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中国人口学会就开始酝酿这次研讨会,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确定了会议的各项内容。在会议准备期间,彭珮云会长、张维庆主任亲自过问,并就会议内容、形式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吉林大学和吉林省计生委对研讨会的顺利举办提供资金、场所等保障。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涉及面广,既包括国家、各省市区人口计生委、统计局政府部门的代表,也包括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官学结合”体现了参与的广泛性。代表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人口与发展问题这个主题展开讨论,代表们的讨论深入到人口问题的根本原因,交流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互相启发,信息量大,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建议,讨论的内容既包括发展理念、人口政策、就业制度、城市化与人口迁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宏观战略研究,也包括基于社会调查和个案分析的微观对策研究,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对实际工作的总结。这些内容涉及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医学、流行病学等领域,体现了人口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与交叉的趋势,代表了人口学理论创新的新方向。
  本次会议对中国人口学会的建设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人口科学研究以及专家学者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中国人口学会作为党领导下的社会团体和学术组织,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我们的学术研究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深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以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人口与发展方面的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着眼于人口科学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突出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调查分析,加强理论创新,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理念体现在我们的学术研究成果中,体现在对政府科学决策的建议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的人口问题很多,人口科学工作者大有作为,我们应该坚持以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为指导,关注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注重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人口问题纳入重大政治、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战略问题研究的范畴,使人口问题的解决与相关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关注战略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成果的可转化性;关注研究的效益,确保研究的深入和突破,为党中央、国务院相关人口问题的决策提供建议和依据。
  这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口与发展研讨会的成功召开为今后人口科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我国人口科学研究和人口科学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美好前景,人口学工作者将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院办公室 2003年11月28日 12:01:49)

上一条:中韩第六次学术交流会

下一条:第三次中韩学术研讨会

Baidu
sogou